- 作者:[db:作者]
- 審核:admin
- 時間:2018-08-24
- 點擊:5687
- 來源:入職培訓宣傳組
“詩詞言說智慧,文化燭亮蒼生”。8月22日上午,學院院長鄒國強,以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為背景,從崇高人格精神、入世理性精神,憂患興國精神、仁愛厚德精神四個方面,結(jié)合如何實現(xiàn)人生三種境界,給新員工講授了一堂精彩的古詩詞鑒賞專題講座。學院部分黨員教師聆聽了講座。
“窮則獨善其身,達則兼濟天下”(《孟子·盡心上·忘勢》)。中國傳統(tǒng)的知識分子提倡“修齊治平”,以道自任,以天下為己任,具有崇高的人格精神和強烈的濟世情懷,執(zhí)著于理想追求和人格塑造,讓社會、自然與人得到完美的統(tǒng)一?!扒уN萬鑿出深山,烈火焚燒若等閑。粉身碎骨全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間。”鄒國強援引明代于謙《石灰吟》托物言志,處處以石灰自喻,最能體現(xiàn)仁人君子的磊落襟懷和崇高人格。
“寶劍鋒從磨礪出,梅花香自苦寒來”(《警世賢文·勤奮篇》)?!笆善埔?,而不可奪堅;丹可磨也,而不可奪赤?!薄秴问洗呵铩ふ\廉》,這些耳熟能詳?shù)脑娋潴w現(xiàn)的是積極入世的理性精神。在困難挫折面前不屈服,在威逼利誘面前能夠舍生取義?!按簌i一日同風起,扶搖直上九萬里?!编u國強引用李白《上李邕》,通過對大鵬形象的刻畫與頌揚,表達了李白的凌云壯志和強烈的入世之心。
“生于憂患,死于安樂”(《孟子·告子下》)?!皯n勞可以興國,逸豫可以亡身?!保W陽修《新五代史·伶官傳序》)?!跋忍煜轮畱n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乎”(范仲淹《岳陽樓記》)。這種對社會人生憂患意識的警句一經(jīng)道出,便感動激勵了無數(shù)后人。憂患意識是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一種普遍品格。儒家文化培養(yǎng)和滋潤的憂患意識,體現(xiàn)了對社會現(xiàn)實和政治的批判精神,也體現(xiàn)了剛健有為、自強不息、樂觀進取的奮斗精神。鄒國強引用陸游《病起書懷》中的“位卑未敢忘憂國”詩句,揭示詩中表現(xiàn)出的百折不撓的精神、永不磨滅的意志和中華民族熱愛祖國的偉大精神。
“物微限通塞,惻隱仁者心”(杜甫《過津口》)。杜詩中體現(xiàn)的便是仁愛厚德的精神。“民為貴,社稷次之,君為輕”“親親而仁民,仁民而愛物”(《孟子·盡心上》)是中國傳統(tǒng)的以民為本的仁愛精神體現(xiàn)。孟子將這種仁愛精神從人際道德關(guān)系推衍到人與宇宙萬物的關(guān)系,提出了“愛物”觀念,正所謂“君子以厚德載物”。
鄒國強諄諄教導新學員要將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精髓付諸現(xiàn)實生活中,實現(xiàn)王國維先生《人間詞話》中所謂“人生之三種境界”。
“昨夜西風凋碧樹,獨上高樓,望盡天涯路”(晏殊《蝶戀花》)。此為人生第一境界,在形勢惡劣之時,能居高臨下高瞻遠矚,清晰地看到遠方,看到天涯海角盡頭,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地方,在事業(yè)理想的追求中首先要定下一個目標,之后才能朝著這個方向奮力前行,這是取得成功的基礎(chǔ)?!耙聨u寬終不悔,為伊消得人憔悴”(柳永《蝶戀花》)。這是人生第二境界,即用出世的精神做入世之事業(yè)。第二境界乃有了目標,在追逐的道路上,求之不得之后形容消瘦而卻繼續(xù)追逐無怨無悔?!氨娎飳にО俣?,驀然回首,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”(辛棄疾《青玉案·元夕》)。此即人生第三境界。青年員工必須有專注的精神,反復追尋研究,下足功夫。夢想成就未來,行動成就夢想?!按髧そ场睙o一不是千錘百煉,嘔心瀝血,一絲不茍做好每一道工序,方能成功成才。
人生自有詩意,時代呼喚新篇。鄒主任旁征博引,縱論古今,與新員工共享詩詞美句,品悟人生哲理,令人耳目一新。
“人事有代謝,往來成古今。盛世多新景,吾輩競登臨。”在熱烈的掌聲中,鄒國強即興賦詩,激勵廣大學員志存高遠,勇于擔當,為建設(shè)具有卓越競爭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聯(lián)網(wǎng)企業(yè),為實現(xiàn)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奉獻青春年華,抒寫壯麗詩篇?。ㄖ炀?)